因为一个空投就陷入了“堵塞”的 EOS,还能称为“区块链3.0”吗?
原创: 五火球教主一转眼,三年了,距离提出“公链扩容”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时间。
原创: 五火球教主
一转眼,三年了,距离提出“公链扩容”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时间。
在这三年里,数不清的团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一些变成了现实并“落地生根”(即发行了 Token),比如:UTXO +智能合约、DPoS、DAG、Layer 2、大区块……还有数不清的各种 PoX(Proof of 各种XX)。
眼见三年之期将至,ETH 1.0 却依靠着 10~15 的如同龟速的 TPS,依旧稳稳地站在公链山巅,看着下面这些“号称跑得快”的小弟们,笑而不语。
这其中,那个跑得最快、观众最多的,叫 EOS,最开始的竞选口号是“百万 TPS”, 因此许多围观群众纷纷慷慨解囊,押注这个听起来很能跑的小伙子。
平心而论,在 TPS 提升与公链扩容的探索道路上,EOS 可能是出力最多的,其两大创新迄今为止仍旧被许多新兴公链所采用或是借鉴:
1、DPoS: 以大幅度减少节点数量,同时增强节点能力的方式去除传统公链因木桶理论所造成的短板效应。放到现实里,相当于把一人一票的古希腊万人公投模式换成了现在西方国家的代议制“精英治国”模式。
2、崭新的 Token 价值捕获资源模型: 相对于比特币的手续费、以太坊的 Gas 模型,EOS 把转账变成了免费,同时由于 DPoS 的节点优势,转账时间也从分钟级缩减到秒级。EOS 代表的是对整个链上资源(包括 CPU、内存、带宽)的占用比例。
当然,这个探索试验的成本,是数十亿美金的堆积,若不成功,代价将极其高昂。
这不,最近出了一档子事儿,让很多人开始动摇、思索,这个方向上扩容的思路是否依旧正确?不同于以往被质疑 21 个节点的 DPoS 是否足够去中心化、是否很容易节点合谋,这次质疑的点集中在 EOS 的资源分配和核心机制上。
01 目前没有堵不了的公链
以太坊在短暂的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多次堵塞。
1、大堵: 2017 年的加密猫
这次长达数天的大堵塞可以说业内人尽皆知,也彻底点燃了大家要提升 TPS 的渴望。说好的世界计算机呢?一个现象级 DApp 就能搞成这样,这让以太坊上面成百上千的 DApp 如何自处?
2、中堵:某交易平台 充值上 Token
2018 年某个新型的交易平台,其比特币交易量当时直接秒杀了头部的火币、币安。6月底推出的“创业板上 Token 规则公示”,采取“累计充值人数排名”上线机制,一账户一票,导致了当时项目方和项目方的支持者在交易平台内疯狂开户、疯狂充值,再次把以太搞堵塞了。
3、小堵: ERC-20 USDT
今年 9 月份的某一天,很多人感受到了以太坊的小堵。后来一查,居然是 USDT 转账过多,短短 7 个小时 100000 次的 USDT 交易。ERC-20 USDT 已经越来越受欢迎,上个月和基于 Omni 协议的 USDT 比例相近,超越指日可待。
4、微堵: Fomo 3D
之所以称为微堵,是因为这次堵塞的时间很短,但又长到足够黑客拿到最后一把 Key,最终赢得大奖。原本大家都以为,在有生之年可能不会看到 Fomo 3D 的结束,结果黑客利用了类似传统互联网 DDOS 的方式,制造大量的“垃圾合约调用”堵塞了以太坊网络数分钟,从而成功拿到最后一把 Key,拿走上万 ETH 大奖。
可千万别小看这次的”微堵”,其实比起上面的大、中、小堵来说,这次的微堵更加暴露了以太坊网络性能与安全上的问题。
而现在,轮到 EOS 了。
前几天被众人热议的“EIDOS 空投”,规则和当年的 ENU 类似(毕竟是同一个发起人),用户将任意金额 EOS 转入项目方地址,智能合约等量返还 EOS 并赠送 EIDOS 的 Token。
11 月 1 日下午 4 点,空投开始,大批羊毛党入场开始转账。11 月 1 日当天 EIDOS 交易笔数超过 500 万,第二天更是突破千万,直接导致 EOS“网络瘫痪”。
瘫痪的原因很简单,CPU 资源出现严重紧缺。 在 EOS 网络里,CPU、内存与带宽都需要质押 EOS 获得,当质押 CPU 资源的 EOS 激增时,每个用户可以分得的 CPU 资源自然会大大减少。
于是,为了持续撸羊毛,众人开始大量抵押 EOS 换取 CPU,甚至还从 REX 等租赁市场 中购买资源,形成一个 CPU 资源越来越紧缺、价格越来越昂贵的恶性循环。短时间内,CPU 的价格暴涨百倍。
EOS 一拥堵,网上各种段子就出现了:
我:“老板,这个月工资不要了,给我打点 EOS 就行。”
老板:“转账不成功,明年再说吧。”
这一次,大家对 EOS 的口诛笔伐终于不再是 21 个节点去不去中心化的问题了,而是聚焦在 EOS 的整体架构设计上,毕竟这次暴露出了太多问题。
02 暴露的底层问题
1、说好的“百万 TPS”呢?
当年很多人肯掏腰包,基本都是冲着“百万 TPS”这个字眼去的,至于 EOS 白皮书,认真看完的基本没有多少。主网上线一年半后,最高的 TPS 不过四千左右,距离“百万”实在是相差太远。
2、免费的,反而是最贵的
当年 EOS 转账的秒到以及无手续费,可谓“惊艳”,让习惯了比特币、以太坊高昂手续费和龟速转账的人一时间爱不释手。
然而,秒到与免费其实都是没多少人用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假象”,一旦用的人多了,资源价格反而贵得飞起。
更可怕的是,以太坊堵的时候也就是手续费高点、多等一会儿,手续费只要足够高还是能快速转账。EOS 这次,当 CPU 耗尽的那一刻,就算你钱包里有再多的 EOS,也没办法转账,几乎只能干瞪眼,因为可供选择的两条路要么去买涨了几十倍、上百倍的 CPU 资源,要么找朋友帮忙。
因为拥堵,EOS 上面的 DApp 这次集体躺枪,日活与交易次数暴减,因为大多数用户连转账都无法转,还怎么玩游戏?
3、复杂的模型与钱包
比特币与以太坊钱包,那看似毫无意义的地址、私钥、助记词 ,已经把无数人挡在了区块链世界的大门外,成为一道无形的门槛。在 EOS 中,不仅得知道那些,还得了解网络的资源消耗规则、租赁、质押换取 CPU 和内存等资源,在原本不低的门槛上,又往上堆了两个台阶。
我们很多人教会了爸妈用智能手机,教会了他们使用微信、支付宝甚至抖音、滴滴打车。如果努努力,还有希望教会他们使用比特币或是以太坊的钱包。然而,要教会他们使用 EOS 钱包,甚至参加这种空投,根本就是 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代码通过一笔交易提交到链上,就成了一份所谓的“智能合约”。这份合约被执行 (矿工将其写入区块) 时,所有的节点都需要执行并验证这份合约 (来确保有效性及一致性)。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